正规股票平台排行 可送药、运海鲜!低空经济商业化加速 碳纤维铸成无人机“骨骼”


发布日期:2024-09-19 21:18    点击次数:111

正规股票平台排行 可送药、运海鲜!低空经济商业化加速 碳纤维铸成无人机“骨骼”

部分银行昨日开放渠道 个人投资者热情不高

  近年来正规股票平台排行,低空经济在我国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据中国民航局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新注册无人机数量近60.8万架,同比增长48%,累计飞行小时数达981.6万小时。

  近日,《科创板日报》记者参加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调研团,走访上海石化碳纤维中心、丰羽顺途、华东无人机基地、御风未来等。

  无人机已实现货物冷链、药物运输

  “丰舟90无人机载重10公斤货物时,能够航行120公里。”丰羽顺途上海负责人孙标对《科创板日报》记者提到,“公司参与上海金山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工作,搭建了上海至舟山之间的无人机物流海岛场景,日后将为上海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快递、生鲜冷链运输服务。”

image

  如上图所示,无人机经过海上飞行演示后,带回了舟山海鲜、桃花岛大黄鱼等货物。

  丰羽顺途是顺丰旗下专注于低空智慧网络构建的企业,该公司研发的物流无人机具备载重10kg到50kg,航程10km到130km的运输能力,涵盖多旋翼和垂直起降固定翼等多种机型。今年1月,丰羽顺途获得全国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丰翼无人机累计在全国开通四百多条航线,累计飞行近百万架次,运输货物超420万件,飞行总里程近500万公里。

  就在今年5月,丰羽顺途完成华东无人机基地至龙华机场的首飞验证。“目前,丰舟90无人机已实现每日10个架次、每周50个架次的常态化运营,用于舟山群岛与上海金山之间的生鲜冷链运输。”丰羽顺途上海负责人孙标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除了运送海鲜等货物以外,无人机送药、送行李、送文件也指日可待。孙标透露,在今年7月,丰羽顺途开通了上海首条跨江无人机送药航线,能够实现血液制品、紧急药物的快速跨江运输,航线全程8公里,无人机送药仅需数分钟。

  低空经济商业化步伐加速

  上文所述的无人机送药、运海鲜等场景,即为低空经济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

  低空经济是指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需要延伸至3000米空域,以低空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经济业态。

  无人机在物流、农业、测绘等领域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行业效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低空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今年7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上海将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适航检测、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商业应用高地和运营服务高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方面获悉,上海拥有全国70%的民用航空体系专业人才,已集聚全国约50%的eVTOL头部创新企业,获批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金山“海-岸-城”场景物流运输、杨浦城市低空智慧物流配送、徐汇滨江无人机集群表演、长三角区域跨城低空载客运营等应用场景。

  在本次调研中,《科创板日报》记者还走访了华东无人机基地。上海新金山世纪航空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空天领航创业孵化器公司副总经理徐金梅向《科创板日报》记者提到,华东无人机基地拥有1370平方公里空域,获批金山-舟山、金山-花鸟岛、金山-嵊泗岛、金山-龙华机场等8条无人机物流航线以及1平方公里陆上试飞起降点。

  目前,华东无人机基地已累计引进涵盖制造、应用、材料等各类无人机产业链企业约38家,计划总投资33.3亿元。

  碳纤维成无人机“骨骼”

  “碳纤维适合无人机的结构制造,其强度是普通钢的7倍,但重量只有钢的1/7至1/9,能够满足无人机的轻量化、小型化和高稳定性。”上海石化碳纤维事业部总经理李鹏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道。

  据悉,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刚度高、耐疲劳、热膨胀系数小等优异性能。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无人机上大幅度使用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主的先进复合材料,占到了结构总质量分数的60%至80%,使机体减质量25%以上。

  在本次调研中,御风未来副总裁岳婷婷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的eVTOL飞行器采用了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

  上海石化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国内重要的碳纤维产业基地,也是国内第一家突破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企业。

  《科创板日报》记者在调研中还了解到,上海石化在小丝束碳纤维项目建设中,采用自主研发的国内独有的硫氰酸钠湿法工艺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成套技术;在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建设中,从装备到工艺量身定制专用生产线,自主开发全流程全装备DCS控制技术,实现原丝上位等自动化操作。

  目前,上海石化碳纤维已形成1500吨/年小丝束碳纤维、6000吨/年大丝束碳纤维生产能力。“我们正在着手扩大产能。第一阶段投资预计将形成6000吨碳纤维产能,第二阶段还有6000吨碳纤维产能。”上海石化碳纤维事业部总经理李鹏透露。

  近年来,随着国产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其纤维生产成本更低、复材产品加工效率更高,经济性优势愈发凸显。李鹏表示,无人机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身或零部件的商业化量产,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有望推动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进一步发展。